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产经

藜麦红了

2022年12月14日 11:06
来源:第一财经

  【推广】

  编者按: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景象万千,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千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和财富。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广袤乡村,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正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国有大行,肩负着使命和担当,聚焦“三农”需求,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源源不断的金融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为了总结和推广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邮储银行联合第一财经推出服务乡村振兴系列微故事――乡村筑梦人,讲述一个个金融助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鲜活故事,凝聚共筑美好家园的奋进力量。

  本期《乡村筑梦人》来到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西庄村,这是一座地处高原的多民族聚居村,种植藜麦、畜牧养殖让这里的老百姓富了起来。邮储银行通过“双基联动”这种创新的形式,让基层银行业机构和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让这里的农户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城以南,坐落着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农业村——西庄村,全村2245人大多以种植业为生。每年秋季,全村1200亩的藜麦田成熟了,鲜红的麦浪随风起舞,成为这个高原村落最美的图景。

  乌兰县西庄村种植户马顺才站在自家200亩藜麦田边,手里掂量着沉甸甸的麦穗,满心欢喜。想起2013年,那时候很多村民并不认可种植藜麦,他是最早“吃螃蟹的人”。

  在他看来,藜麦这种“小杂粮”经济价值高,而乌兰县的土地非常适合藜麦的种植,只要按时浇水,就能有好的收成,农民就能增收。最开始,他种植了二三十亩,后来慢慢增加到了五十亩、一百亩。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人力成本渐渐让他吃不消了。

  就在马顺才为了资金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找到了邮储银行乌兰县支行,乌兰县支行的工作人员很快与他取得联系,到田间地头考察,并与他座谈了解实际情况,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星期,就给他放了30万元贷款。

  “(这笔钱)及时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让我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现在的200亩。”马顺才计划着,明年继续扩大种植到300亩、400亩,“这样我们发家致富的路子也宽一点,增加收入的效益也高一点。”

  除了藜麦种植,乌兰县的畜牧业也日渐蓬勃。乌兰县西庄村养殖户马军是从2016年开始从事养殖业的,由于缺乏经验,最开始他的养殖并不成功,资金链也面临着断裂。

  “邮储银行的 ‘农户贷’帮我渡过了难关。”马军说。随后,他主动学习,积累经验,扩大规模,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慢慢提高。现如今,马军的养牛生意已成规模,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的目标更远,他想将产业链延伸,从养殖扩展到肉食品的深加工,打造本地的品牌。每当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难,他说,“我特别感谢邮储银行的那笔贷款。”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仅要力度,还要有温度。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当地村委会在全省建立了53个“双基联动”办公室,让基层银行业机构和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

  通过“双基联动”的方式,邮储银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村就享受到金融服务,将有温度的金融“活水”引至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海西州支行,通过”双基联动“办公室,以极速贷、村村贷等线上线下产品形式,为西庄村发放贷款73笔,金额超过1029.9万元。

  在这片土地上,“邮储绿”与“藜麦红”交相呼应,共同绘制了绚烂的乡村新画卷。(作者:徐燕燕)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