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科教

青海江苏续写新“山海情”:以教育奋进之笔推动东西部协作

2022年01月12日 0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1月11日电 题:青海、江苏续写新“山海情”:以“教育奋进之笔”推动东西部协作

  作者 李小英 张添福

  冬月岁寒,暖阳微照。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东林学校,图书电教楼、电子琴教室、电子化学实验室……崭新的建筑既体现时代气息,又融入黄河上游河湟地区的文化元素。

  读书声、讲课声、唱歌声,还有操场上的欢闹声,彰显着这所正式招生不足一年的新学校的青春活力。

图为支教教师张高慧在班级中。(资料图) 李小英 供图
图为支教教师张高慧在班级中。(资料图) 李小英 供图

  自2017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惠山区通过支援与合作并举,“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等方式,助推乐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乐都东林学校的建成,犹如东西部协作之间的教育奋进之笔,成为乐都与惠山之间新“山海情”的见证者。

  乐都东林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总投资11000万元,资金全部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援建资金,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东林学校的建成,有效解决了乐都区七里店、中坝乡安置小区3416户易地搬迁群众子女的上学问题,满足了周边学生“上好学”的愿望。

  2021年9月,薛红星、周开成、朱聆吉、尤志强、张高慧、胡宇栋6名惠山区支教教师,本着“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的初心,顺利抵达东林学校,开始续写援青支教真情赞歌。

  一碗蔬菜和肉混合而成的菜,再加上一个馒头……这是惠山区支教老师尤志强第一次来到东林学校吃到的青海特色午餐——熬饭。

  当他与孩子们在食堂吃着同样的午餐,看着孩子们纯真而朴实的脸庞,尤志强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东林学校的一份子。

  “青海这里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版,与无锡不同,所以我在这里的教学都不能用经验主义来应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备课,积极听课,主动与当地同事交流教法体会,尽全力把所得的宝贵经验全部融入自己的教学。”看到孩子们提问时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尤志强坚信,这次支教生涯一定会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宝贵记忆。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支教教师学科专业,学校安排6名支教教师承担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初中数学等7门课程的教学,教学层次覆盖1-8年级,人均周课时量接近15节,极大地缓解了东林学校师资力量紧缺的压力。

  每天30题口算、手把手教学写字……在教学过程中,来自惠山区的支教老师们认真分析青海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创新性教学,学生的口算、书写、动手等能力快速提升,支教老师也成了学生们最喜爱和亲近的良师益友。

  “我愿意做高原孩子心中那颗红星。”薛红星把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融合在示范课中,与青年老师开展同课异构,与支教老师一起送教下乡,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传递给西部地区的教师。

  但基础性疾病及高原缺氧,每天都让他有不适的感觉,但凭借“缺氧不能缺精神”的信念,薛红星真情投入,真心付出,用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一腔热血,不断提升东林学校的教学水平。

  薛红星说,只要看到师生们的成长,一切辛苦都烟消云散了,支教生活是充实和幸福的。

  东林学校的建成主要是解决扶贫搬迁民众子女的上学问题,针对孩子们刚从山区搬迁下来、知识基础不扎实的现状,周开成与当地老师密切配合,研究有效优质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通过实行“小步快走”的教学方式,让这些山区的孩子尽快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会数学语言表达、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建立起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努力营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入职教师经验缺乏、专业性不强……对于新建的东林学校而言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急需解决。

  惠山教师与校方积极交流和探讨,开展“青蓝行动”项目,与8名新入职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常规课教学培训。

  “我相信,这批新教师会成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朱聆吉说。为了持续抓好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朱聆吉根据东林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研制度并督促执行,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使用的是双关的手法,跟它相似的还有……”班主任张高慧为隔离返校学生耐心补课。“离家2千多公里,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如果我们现在做的这些能为孩子们带去一些好的帮助,即使我们辛苦一点,那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我们结对帮扶的意义。”张高慧一双疲惫的眼睛中泛着坚定的光芒。

  东林学校中531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乐观。当看到有的学生为了省7元的午餐费,中午回家只能吃方便面或是冷馒头,支教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胡宇栋的牵线下,堰桥街道胡家渡各企业家自发成立“惠爱”助学基金会,驱车两千多公里,专程前来东林学校进行爱心捐助,爱心款项达7万元,解决了50名山区学生一年的午餐费用,并承诺将长期帮扶,直至孩子们九年级毕业。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

  乐都东林学校的师生们说,惠山支教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朴素情怀,横跨地域的经度,拓宽师爱的维度,在江南水乡和河湟谷地之间继续书写着精彩答卷。(完)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