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刚察泉吉乡“五色”预警建机制让社会治理显成效

2022年11月11日 17:30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11日电(马鑫 兰海龙 李隽)今年以来,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各方力量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摸清矛盾纠纷底数,及时评估纠纷风险,逐一落实疏导稳控化解措施,切实做到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今年以来,泉吉乡按照矛盾纠纷调处的范围、难易程度及人员职责,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按颜色化分为五类,即“五色预警机制”:超出乡镇管理范畴需上报县政法委解决的为红色等级;由乡党政联村领导解决的为橙色等级;由村“两委”带头进行化解的为黄色等级;由本村社会治理工作小组化解的为蓝色等级;由村级小组内两个网格长解决的为绿色等级,结合县政法委“五级平安网”工作要求,对辖区内6个行政村1个社区,43个网格,96个联户小组社会治理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精准的评价和诊断,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进位”的转变,及早防控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一方平安,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分级调处,争做矛盾纠纷化解员

图为工作队员宣传惠民政策。
图为工作队员宣传惠民政策。

  赵某和马某为新泉村村民,春耕时两人达成协议,由赵某承包马某家春耕、秋收和草垛打捆所有事项,可是秋收后,赵某发现自家收获的草垛比预计的少了很多,而田地里大部分燕麦遗留在地里并未收割。“收粮如收金,有粮不担心”。可马某却没了秋收的喜悦,想找赵某索要赔偿,但赵某觉得不合理,认为马某家的地凹凸不平,有很多燕麦因倒伏无法进行收割,双方争执不下。

  村级社会治理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上报乡综治中心,乡综治中心按照“五色预警机制”与乡司法所、派出所进行了研判,认为此项矛盾纠纷为两户村民之间的经济纠纷,属于“绿色预警”矛盾,随即要求乡司法所深入乡间地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出让赵某按实际损失为马某进行补偿的调解方案,双方对此表示赞同并握手言和。

  预判先行,担当风险隐患排查员

图为泉吉乡现场办公会议上认真汇报。
图为泉吉乡现场办公会议上认真汇报。

  泉吉乡各村(社区)充分依托“五色预警机制”结合“一核五队”队伍建设,组建起由社会治理队、调解员、村警组成的“三大员”队伍,他们凭借着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们始终将本辖区内安定和谐的重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成为大家身边的“倾听者”、“解忧者”。

  年乃索麻村社会治理队在了解到本村村民尕某的丈夫项某有酗酒习惯,且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强这一情况后,结合正在开展的道路安全宣传工作,积极走入尕某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藏语劝诫项某,并举例讲述酗酒对个人及家庭的危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社会治理队多次上门做工作,项某终被感化,惭愧的表示:“以前没有想那么多,平时喝点酒,也有过酒后闹事的情况,但并没在意,工作队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也深刻教育我,今后要少喝酒,多陪家人,多尽义务,多挣钱”。

  事后社会队员走访时,尕某热情的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自从你们上次来我们家劝过我丈夫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每天再家忙里忙外,与孩子们的交流也多了不少,现在每天都能听见他与孩子们的欢笑声,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而这只是工作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倾心为民,成为急难愁盼破解员

图为工作队员入户调解。图片均由泉吉乡供图
图为工作队员入户调解。图片均由泉吉乡供图

  泉吉乡“三大员”队伍在排查风险隐患的同时,认真聆听农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了解到年乃索麻村近年来青海湖水位不断上涨,导致周边牧户承包草场受淹情况严重,收入开展走访摸底工作,统计了全村的水淹草场、淹没网围栏、淹没住房及畜棚等生产生活设施的情况,个别群众农牧民群众草场及住房均被淹没,给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为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社会治理队积极上报乡党委,乡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在县委书记朱成青召开的泉吉乡现场办公会议上认真汇报,在现场勘察走访后,当即要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等联合行动,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加快转移就业等方式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通过项目及资金支持,解决困难群众房屋再建问题,年乃索麻村党支部书记更藏多日吉表示:“书记的现场办公会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后工作的干劲更足了,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今年以来,泉吉乡“三大员”队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8件,其中绿色等级纠纷15件,蓝色等级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以实际行动让“五色预警机制”走深走实,累计解决上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娘家人”让农牧民群众满意、放心。(完)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