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青海省累计发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665.5亿元

2021年01月11日 11:58
来源:青海新闻网

  1月7日,记者从青海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金融精准扶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青海省累计发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665.5亿元。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提升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支撑,保险公司、资本市场、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共同发力的新格局。发挥银行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省内银行依据各自优势,深耕牦牛、青稞、光伏、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着力增强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及带动效应。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青海省累计发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665.5亿元。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累计发放贷款105.2亿元,累计22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获得贷款支持。累计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518.7亿元,带动近50万人增收致富。发挥担保公司杠杆作用。截至11月末,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责任余额248.25亿元,其中“三农三牧”在保责任余额74.07亿元,占比达29.84%,为支持“三农三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担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不断下沉工作重心,推动体系建设,于2018年底在全省设立完成30家县域分支机构,实现农担体系全省覆盖。针对制约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农担公司拓展抵押担保范围,提升担保客户的融资可得性;通过公司降费、银行让利以及协调财政贴息贴费,降低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探索完善“政银担”三方项目共选机制、推行与银行平行尽调审批,优化担保流程、提高审批时效,推进担保业务扩面提量,截至目前,累计为1.96万个经营主体提供65.67亿元的融资支持,担保放大倍数达7.90倍。发挥基金撬动资源作用。2017年以来,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设立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通过母子基金的设立方式,有效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联合举办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题培训班,从政策解读、金融支持、产业指导、经验介绍四大板块介绍基金项目筛选、申报、投后管理等具体操作流程和工作实务操作。截至2020年11月末,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母基金)实缴规模1.03亿元,下设青海绿色共盈壹号股权投资基金、海南州优势资源发展基金、海东市循化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83亿元,有力支持青海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今年6月,青海银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2020年青海省农牧业保险实施方案和藏区牦牛藏系羊保险实施方案》,《方案》持续加大了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金额149.63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8.24%,政策性藏系羊牦牛保险范围增加6个县(区),覆盖了全省34个县(区)。首次将雪灾纳入青海省种植业大田作物保险赔偿责任,进一步扩大了农业保险责任范围。

  目前,青海省各金融监管部门与全省金融系统积极探索、协调推进,提高金融对农村牧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农牧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稳步推进“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双基联动”模式统筹考虑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牧区金融服务,建立基层金融机构和基层党组织“双挂”制度,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和基层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开展“双基联动”业务的银行基层网点达到477家,建立信贷工作室3591个。持续推动“四大普惠”。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以“扶贫普惠、网络普惠、信用普惠、绿色普惠”为主要内容的普惠金融机制建设,不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引导设立偏远农牧区的惠农金融服务点并拓展服务功能,深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信用县建设,建立绿色金融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共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7427个,较年初增长18.77%,累计完成70个服务中心和150个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工作,累计业务达65.91亿元,基层金融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深化“六个一”精准扶贫机制。持续推动由扶贫局、主办银行、村干部分别担任金融服务联络员、服务员、协管员,驻村第一书记为指导员,外加一份金融服务档案、一份贫困户特殊信用证的“六个一”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机制,高效、快速、准确对接贫困户的金融需求,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作用。

  此外,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加大“输血”力度,帮助实现“造血”功能,针对扶贫产业和贫困地区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脱贫攻坚资金供给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能够带动脱贫的特色种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民族传统手工业等为重点,因地制宜,丰富特色产品体系,创设“三农惠民贷”、“惠农虫草贷”、“拉面贷”、“枸杞贷”等多种兼具扶贫效用的涉农信贷产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省农担公司结合我省农牧业发展实际与农牧业融资难点,开发创新担保产品,先后推出“农担e贷通”、“牦牛产业担”、“农担养殖担”、“农担扶贫担”、“农担信易担”等多款针对性担保产品,有效促进担保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各保险公司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力争“能保尽保”,确保深度贫困农牧民的保险无遗漏、无脱保。推出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草原干旱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品种,助力牧民抵御自然风险,开拓高原农业保险保障新思路。开展“防贫保”、“脱贫保”等保险服务,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兜底保障,筑牢防止返贫的“安全网”。(记者 陈郁 报道)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