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是老师也是妈妈 青海教师杨毛吉“德润”讲台25载

2021年09月10日 0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9月9日电 题:是老师也是妈妈青海教师杨毛吉“德润”讲台25载

  作者李隽

  “你把这点蘑菇给杨老师送去,我昨天在山里采的,让她趁新鲜吃,一定让杨老师收下啊!”8日早上10点30分,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以下简称大通二中)门口,一位母亲反复跟女儿交代着。“嗯嗯,知道了妈妈,我这就给杨老师送去。”

图为杨毛吉询问摔伤学生就医情况。 李隽 摄
图为杨毛吉询问摔伤学生就医情况。 李隽 摄

  “她是杨老师资助的高二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家长心不肯,一定要谢谢杨老师。”学校门卫大叔看出了记者的迷惑说,杨老师在大通是名师,家里有学生的都知道有困难就找杨老师,她一定会帮的。

图为受助学生找杨毛吉谈心。 李隽 摄
图为受助学生找杨毛吉谈心。 李隽 摄

  带着疑惑记者见到了这位“杨老师”,校门口的女孩正跟她说话,得知记者来意,女孩说:“我们都叫杨老师‘杨妈妈’,她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操心,有什么话我也愿意跟她说。”

  女孩口中的“杨妈妈”就是大通二中的历史教师杨毛吉。今年47岁的她脸上时刻都挂满了笑容:“这些年做的这些事虽然很累很繁杂,但看到孩子们感恩的眼睛,我觉得很幸福。”

  在杨毛吉不大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学生和家长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杨毛吉说:“每一个锦旗都有一个我和孩子的故事,他们都在感谢我,其实应该感谢的是我身边的这些爱心人士。”说着,杨毛吉从一个文件夹里拿出了近年来资助学生的捐款清单:王洋40元,王洋妈妈200元,四川海山50元,湟源小淘20元……

  厚厚一叠清单里,每一份的第一个捐款人都是“杨毛吉500元”。“我能力有限,全靠这些爱心人士,全国各地的都有,有些都不知道名字,25年来就是这些人总共捐助了78万多,让很多孩子改变了命运。”

  1996年7月,刚从青海师专毕业的杨毛吉被分配到大通县朔北中心学校,成为了50多个农村孩子的班主任。学生刘兰因父母远在果洛牧区,无人可依。在得知情况后,杨毛吉让她住进自己的宿舍里,老师学生同睡在1.2米的床上,盖同一床被子,白天上课,晚上刘兰写作业,杨毛吉一边辅导一边给其他学生织毛衣,直到刘兰考入中专学校。25年后,生活幸福、工作稳定的刘兰一家仍像走娘家一样和杨毛吉保持着母女般的往来。而杨毛吉织毛衣的事也从未停歇。

  从1996年至今,杨毛吉不论搬几次家始终都为学生留着一个房间。25年来,像自家孩子一样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就有8名,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有6年。

图为杨毛吉获得的荣誉。 李隽 摄
图为杨毛吉获得的荣誉。 李隽 摄

  说起帮助孩子们的初心,杨毛吉说:“如果我不管,他这辈子可能就和大学无缘,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既然知道了那就尽力帮,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无能为力了我才甘心。”

  在杨毛吉办公桌的玻璃板下一张元旦贺卡上写着:“从小到大,我心里把您当做我的母亲般来对待,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张贺卡是现在在县政府上班的王浩大学时寄给杨毛吉的。

  高中的时候王浩母亲长期生病,家中很困难,寒冬腊月还穿着薄校服,能够保暖的是一件千疮百孔的破毛衣,脚上的球鞋也露着脚趾。每周回家的5元车费都无力支付,一日三餐靠家里人托班车司机带下来的馍馍维持。

  “他聪明好学,但这种家庭情况,肯定会辍学。我就决定让他住到我家,买衣服买鞋子,给他辅导功课。”杨毛吉介绍,王浩在她家住了三年,她的丈夫还为王浩初中毕业弟弟的前途出谋划策,东奔西跑。2009年,王浩以青海省文科第72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当日,记者电话联系了王浩,他说:“杨妈妈对我的恩情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现在我的孩子天天都念叨‘杨奶奶’,我们每两周会见面,我忙了她来看我们,我们还是一家人。”

图为正在上课的杨毛吉。 李隽 摄
图为正在上课的杨毛吉。 李隽 摄

  多年来,大通县通过杨毛吉资助的学生有211人,买衣服、买书、心理疏导的孩子不计其数。她的办公室也成为了大通县德育教育工作室、西宁市名师工作室。“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好人”“恒爱榜样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西宁市骨干教师”“西宁市师德楷模”等中央、省、市的荣誉证书摆满了书柜。

  “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愿意找杨老师谈心。我当老师20年了,把学生带到家里管生活、管学习的老师很少,她的所作所为也影响着学校的老师,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通二中副校长陈霞说,杨毛吉不仅要带班上课还承担着资助学生、作宣讲报告、名师工作室等多项工作,但每项工作她都做得很好。

  做好一个老师的本职工作还不够,杨毛吉要把更多的正能量传播到人们身边。她将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师德师风等讲座讲遍了青海省,收到老师、家长、学生的反馈让她充满了干劲。

  “老师不能只是个教书匠,必须要是个教育者。而教书先要育人,育人者先要自育。我首先要提升修养,把自己做好,才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杨毛吉说,“现在我以前帮助过的学生很多都在资助别人,用他们的方式温暖着身边的人和事,我觉得很满足。”(完)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