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税费红利“赋能”高原古老皮绣焕发生机

2022年09月18日 1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9月16日电题:税费红利“赋能”高原古老皮绣焕发生机

  作者李隽 安迎春

  位于黄河北岸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结合部,受独特地理位置和农耕、牧业双重文化影响,有上千年的历史的丹噶尔皮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李永清为税务人员讲解皮绣的历史来源。 安迎春 摄
图为李永清为税务人员讲解皮绣的历史来源。 安迎春 摄

  “皮绣,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进行刺绣、加工的手工艺术。皮绣在时间的浪潮中融会了南北各地的绣法和技艺,形成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16日,丹噶尔皮绣传承人之一的李永清说。

  图为税务干部体验皮绣独特的制作技艺。 安迎春 摄

  随着岁月的流逝,丹噶尔皮绣一度变得鲜为人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传承乏力的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瑰宝,李永清于2008年成立了湟源县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在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挖掘、保护、继承和开发后,皮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走向“上坡路”。

  “当时像个‘愣头青’,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边摸索边改革,公司也只有几个人,皮绣制作又需要很长的周期,经营实在是很困难。”回忆起那段“折磨人”的经历,李永清说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是一抹暖色调。

  她说:“办理税务登记时我们不懂财税方面的知识,税务干部耐心地帮我们整理了需要的资料,从税种核定到领取税控设备和发票,全程都有专人负责跟进辅导,原本以为复杂的业务居然一路通畅。”

  从创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转变为如今拥有200多名“绣娘”和独立设计、制作、加工、销售生产链的成熟企业,十几年的坚守,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护者和传承人,丹噶尔皮绣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图为绣娘正在制作皮绣。 马铭言 摄

  凭借着高超的制作技艺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湟源皮绣在近几年的文旅融合中迅速“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将其选为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

  “订单量越来越大,我既有看见能为更为人带去就业机会的欣喜,也有各类财税报表数据增多的焦虑。”李永清说,得知公司的申报疑问后,税务干部很快就回应了问题诉求,耐心讲解辅导,帮助公司顺利完成数据修改、申报更正。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丹噶尔皮绣公司营业额达21.08万元,较之上年同期增长1.8%;2021年全年较之2011年,十年间增值税税负率总体下降3%。

  “近些年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司发展前景也变得开阔起来,现在轻装简行负担轻,这还得感谢国家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李永清介绍,从小经营发展为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各类税额累计减免6.11万元,政策红利真真切切从“纸上”落实到了“账上”。

  “税收成本降低,减轻了资金周转压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非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的决心。”李永清说。

  图为精美的皮绣工艺品。 马铭言 摄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李永清介绍,如今,湟源皮绣不仅代表着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青海省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丹噶尔皮绣公司制作的湟源皮绣已经走向了世博会等展览大舞台,走向了千家万户,也带动了周边近千名妇女就业。

  “能够把自己保护和传承皮绣的初衷做成现实,我感到很幸福,这份幸福离不开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李永清说,“丹噶尔皮绣的每个成长节点都有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暖心服务,今年我们又享受了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实实在在的税惠福利也将助力皮绣产业做得更强,飞得更远。”(完)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