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一起秀西宁】青海西宁湟源:十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1.2亿元

2022年09月21日 16:49
来源:中新网青海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好地向海内外讲述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故事,突出展示西宁城市品牌,持续推介西宁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好业,大力提升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新社青海分社同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开展“ 一起秀西宁”2022西宁市大型全媒体外宣活动。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1日电(祁增蓓)记者20日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文化文旅局获悉,十年来,湟源县4A级景区数量由1家增至3家,A级景区由3家增至7家,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22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31.2亿元。

资料图为湟源县全景俯瞰。 杨忠新摄
资料图为湟源县全景俯瞰。 杨忠新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文体旅游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文旅产品,激发多层次消费,为湟源文化发展添活力、旅游发展增魅力。

  提质升级赋能文旅发展

  十年来,湟源文旅立足资源禀赋,优化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建设唐蕃古道、河湟民俗融合发展示范区,丹噶尔古城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首批西宁市文化旅游消费示范街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湟源驿站”。

资料图为湟源县城关镇一公园。 贺德梅摄
资料图为湟源县城关镇一公园。 贺德梅摄

  湟源县文体旅游局坚持政策导向、规划引领,准确把握规划先行的重要性,编制完成《湟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启动省级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同步编修跨行政区域《日月乡、和平乡重点片区规划》,东峡乡、宗家沟景区、小高陵景区、大黑沟景区启动旅游专项规划,逐步形成衔接紧密、互动互融的旅游规划体系。

  同时,坚持全线提速抓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丹噶尔古城二期开发、宗家沟景区开发和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等重点景区项目和日月山下24个庄廓等特色民宿建成运营。并开通旅游便民公交专线,平行推“旅游+、+旅游”,与文化、交通、农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冰雪旅游、生态观光游、红色研学教育游等融合业态。

资料图为湟源县小高陵梯田。 赵凛松摄
资料图为湟源县小高陵梯田。 赵凛松摄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个体参与”的模式,引领做强精品乡村旅游,推出“浪山浪水浪河滩”品牌,创新“浪河滩”2.0青海“微度假”模式,与专家团队合作,开发推出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的“浪湟源”微信小程序,实现“一键浪湟源”,带动市民下乡热潮,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浸润增添旅游内涵

  十年来,湟源文旅全力做好文物资源梳理,加大文物鉴定、研究、管理力度。历时4年完成湟源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馆藏文物3842件(套),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19件。

资料图为落日下的湟源县城关镇。 王国才摄
资料图为落日下的湟源县城关镇。 王国才摄

  为细化各部门文物保护的职责,湟源县起草并公布《湟源县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公示湟源县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人,建立全县49处文物保护单位档案、树立保护碑,完成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着力强化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整体空间形态保护。

  同时,积极争取各类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湟源城隍庙修缮保护工程、湟源城隍庙三防工程、青海明长城(湟源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项目、扎藏寺修缮项目等文物保护项目,不断改善文物保护整体状况,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湟源县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将实体展览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深度加工,对博物馆展览进行VR展示,扩充传统文物知识和展览形式,串联、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文物IP赋能“云展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为文化遗产提供更大的活化利用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图谱化的文物知识体系,优化观展体验。(完)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