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风采录】 从未走远的心和难以割舍的情 ——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崔彬

2021年10月07日 10:45
来源:青海日报

  走进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实验室,看着崭新的实验设备,宽敞明亮的实验教室,崔彬心头一热,他认真仔细地看着摆放在展示柜里的标本,欣慰地说:“这才是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

  2007年,当崔彬第一次走进青海大学的校园时,这位从北京派来的教授惊呆了:“教室里什么设备都没有,更别提实验室了。” “要办就要办出个模样来,办出成效来,办出满意的结果来。”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崔彬带领着团队和青海大学屈指可数的几名老师,开始从那几间空空如也的教室规划着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今天和明天。

  “青海太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崔彬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开始面向全国招老师。“学历稍微低点不怕,关键是得有人来,愿意留下。”为了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崔彬许下承诺:“只要你能安心扎根在青海,你是本科我把你培养成硕士,你是硕士我就把你培养成博士。”

  人才队伍建设对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第一批5人,连续招了3批。一晃10年,经过崔彬培养的年轻博士就有十几名,迅速成长为院系的科研骨干。

  解决了人的问题,又得解决实验室的难题。为了寻找合适的实验基地,崔彬带着大家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地质工程学科的实验室对于地貌的多样性、独特性等因素要求非常高。经历了青海高海拔的考验,一天变四季的恶劣环境,车轮飞出去十几米远的惊心动魄,终于,整整用了5年的时间,在经过大量的比对和选择之后,两个普通地质学实习基地分别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和青海湖边上落地,1个地质填图实习基地在湟源县落地。

  崔彬很感慨:“以后青海大学的老师学生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中国地质大学的实验基地去学习了,现在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实践。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研究,就能够创新。也只有学会了方法和思路,才能形成更新的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从无到有,从无人问津到热门学科,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实现了“三级跳”。学科成立第一年,就实现了本科一批次招生;6年以后,拿到了一级学科的硕士点;今天,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虽然已经离开了青海大学,但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就像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总是让崔彬牵挂。他动员自己的学生来青海“,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地方,你们的所学一定能够发光发热。”他时常教导学生“,不要害怕条件艰苦,人生奋斗的地方就是战场。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展现你的价值和色彩。”

  9月29日,崔彬应邀来青海大学参加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年工作会议。再次回到曾经用热血和青春书写理想的地方,崔彬热泪盈眶。他依旧习惯说,我们青海大学,我们地质工程系……那是他从未走远的心和难以割舍的情。(作者:王宥力)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