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拥抱幸福生活

2021年10月14日 10:24
来源:青海日报

  秋日的田野里,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油菜花海地里已是一片丰收景象,在一片片麦田和油菜地环抱下的鲁沙尔镇阳坡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宽敞明亮。走进村民桑玉梅家中,显眼干净的燃气灶台、白净明亮的冲水马桶,很多城市家庭中的“标配”,这里一应俱全。

  “以前一到8月就开始拉草,厨房里烧得烟熏火燎的,现在通了天然气,轻松了还干净。收拾厕所也不再是件头疼的事,有了水厕后又干净、又方便。”桑玉梅难掩心中的喜悦分享着她的生活变化。

  “近年来,村里通过实施污水管网改造、饮用水管网改造提升、厕所革命、道路硬化等项目,整合各类资源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如今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有了新气象。”鲁沙尔镇阳坡村党支部书记韩发啟介绍说。

  阳坡村的“华丽变身”正是湟中区有力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最好佐证。近年来,湟中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市有关部署要求,举全区之力自2018年以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16.38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95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享有盛誉的银铜器加工村,现如今的阳坡村村容环境变好了、群众精神面貌变好了,如何通过党的好政策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让村庄既有“面子”还要有“里子”,村两委班子有着新的谋划。“我们以党建引领金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韩发啟自信地说道。

  村村有变化,处处展新颜。午饭时间,湟中区李家山镇李家山村村民吴洪香正在新装的燃气灶上烧开水,旋转灶台上的黑色旋钮,“嗵”的一声,天然气在电子火花引燃下,蓝色火焰升腾而起,没过多一会儿,水壶就发出嗡鸣声。

  吴洪香告诉记者,现在无论是炒菜做饭,还是烧水洗澡,又干净又方便。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吴洪香摇着头说道:“以前用的火炉,满屋子都是烟,烧饭也很不方便。现在家家都用天然气,我们的村子空气都好了,巷道里也干净了。”

  从2008年以来,湟中区持续申报实施“煤改气”项目,以奖补资金的形式实现全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污染因子“双削减”,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双提升”。2021年,以“十三五”期间全市范围内整改蒸吨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奖补资金最多的优势持续深化实施“煤改气”项目。

  如今,在湟中农村地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村民都能够像吴洪香一样,抛开了秸秆、煤等燃料,用上了干净、环保、热效率高的天然气,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践中,湟中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推进“厕所革命”重点攻坚,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方位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2017年,通过敷设污水管网项目,我们在甘河滩镇上河湾村、下河湾村完成了管网入村,旱厕改水厕,以前污水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村庄环境变好,下游的石惠沟河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湟中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郭世财向记者说。

  这些变化,也源于湟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三年来,湟中区累计为53个行政村敷设污水管网176.8公里,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12个,县城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敷设污水管网8.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同时,把“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中之重来推进,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举、卫生适用、方便群众”的原则,累计建成公共厕所257座,实现了全区城镇公共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三年来累计新建改建农户厕所22550座,其中冲水式无害化户厕7020座。

  自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湟中区还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国土绿化、河湖长制、人居饮用水等工作建设。建成高原美丽乡村38个,完成2571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扎实开展国土绿化三年提速工程,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3.5万亩(1亩≈0.067公顷);投入资金5050.61万元为全区所有行政村配备户外垃圾设备3000余台(套),农村环卫设施实现全覆盖;清理各类涉河湖垃圾2017处、1800余吨……一个个数字,串起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图景。(作者:潘玲 伞丹卓玛)

编辑:张海雯